学会使用这把无形的利剑

--------《法庭上的心理学》一书推荐

2013-08-23 22:00
    浏览: 2157

   纷杂的社会现实,多发的利益诉争,越来越多的纠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涌入法院,年轻法官尽管具备系统、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但面临很大比例的案件超出了我们这个年龄所见、所闻、所承载的界限,社会经验不足使我们在司法工作中常常遭遇困境。事实上,审判、执行和涉诉信访工作除了法学层面的知识,还需要大量社会知识、心理知识的补充才能相得益彰。但是凭借年龄增长丰富阅历是远远无法供给年轻法官所需知识养分的,因此,读书以学习借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为各位年轻法官推荐一本新书《法庭上的心理学》。

  本书从实用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案例,在司法领域内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活动规律,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手段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全书由导论和十九个真实的曲折生动的故事组成,作者们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无论是罹患抑郁症、企图自杀的离异女子,还是愤懑、怨天尤人的信访人,不管是为了房屋利益恼羞成怒的老人,还是由于丧子而情绪失控的父母,最终都在平等、尊重、积极关注的氛围中,在心理咨询技术的巧妙运用下,找回了人生的平静、宽恕与和谐。每个故事都凝结了法官对公平正义的司法追求,更饱含了他们尊重生命与人格、情法交融的为民情怀;不仅为我们化解纠纷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深入浅出地普及了诉讼心理学知识,为我们更理性、更沉静、更准确、更快速地把握当事人心理打开了一扇窗。

  书中第一部分导论由“为什么要将心理学引入法庭?”“法庭上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学?”“心理学对法官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法庭上需要哪些基本的心理学技术?”“法庭上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有哪些?”五个问题构成,五个部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可谓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的十九个故事结构相同,都是由题记、案情简介和个案分析组成,并在故事后面附上主要运用的心理学小知识。案情简介按照心理学研究规律分为若干行动步骤,从倾听初探入手,进而分析初断,然后验证引导,化解心结,故事极具可读性;个案分析部分释明法官采取前述几个步骤的思考过程,剖析当事人的心理和法官运用的心理应对技术,使读者明白面对某种特定心理何种干预手段最有效。心理学小知识部分向我们讲析20多种心理学理论,并重点介绍几位著名心理学家及他们的代表作。整本书结构清晰,系统连贯,知识点鲜明,不仅好看,而且让人受益匪浅。

  如果你曾在案件处理中有过心理困惑,如果你也有不知如何与当事人打交道的难处,强烈推荐,看一看这本书,期待着与共事的各位分享读后感,提升工作驾驭能力,一起成长进步。